CMP抛光如何控制晶圆厚度?

CMP抛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晶圆减薄至目标厚度,这一过程中,对厚度均匀性的要求非常高,且伴随着制程能越来越先进,对厚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。那么厚度失控会带来哪些影响呢?CMP抛光过程中又是如何精准控制晶圆厚度的呢?

晶圆厚度失控带来的影响


CMP抛光过程中通常用TTV来衡量晶圆的厚度均匀性,所谓TTV是指在晶圆直径范围内其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的差值,它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和良率。随着制程节点向3nm、2nm等先进制程迈进,晶圆表面平整度的要求已从微米级跃升至亚纳米级,甚至局部区域需控制在0.3nm以内,一旦TTV超标,会带来诸多影响。光刻失效:光刻机需要根据晶圆表面的高度来调节对焦,TTV超标会使光刻机不断调整对焦平面,导致光刻机对焦出错,无法满足纳米级的图形需求,严重时更会导致图形失焦,光刻失败。


沉积失效:无论是物理气象沉积还是化学气象沉积,均对TTV有着严格的要求。一旦厚度偏差太大,沉积的厚度层会发生波动,直接影响互连层电阻的均一性,造成信号延迟或功耗增加。器件性能:晶圆厚度不均匀会引发机械应力,机械应力可能导致晶体管沟道区的载流子迁移率降低,从而影响器件性能。在多层互连结构中,TTV会使金属层厚度发生差异,改变相邻导线间的寄生电容,让高频信号的完整性受损,大大增加了延迟和串扰风险。芯片寿命:厚度不均的晶圆在封装后会形成局部热阻差异。TTV超标的晶圆,在功率器件中工作时,热点温度可能比正常区域高15-20℃,加速电迁移和热疲劳,使芯片寿命大打折扣。当然,TTV的影响远不止以上几点,例如会增加封装难度、会导致机械性能降低、会使电学性能发生波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。以上几点不过是抛砖引玉。

 

CMP如何精确控制晶圆厚度


影响晶圆厚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。首先,在抛光过程中材料的去除速率并非一成不变的,相反它随时随刻都有可能发生非线性变化。其次,抛光压力、转速、温度、抛光液流量等数研磨参数是相互影响的,任意一个变量,都会导致厚度不均。另外,不同的材料,其硬度和化学活性存在显著差异,研磨后厚度必然会有差异。那么,有哪些办法可以控制厚度呢?核心工艺参数:在之前的文章中,已经介绍过压力、转速、温度、流量等核心参数对CMP抛光的影响。为了保证晶圆厚度的一致性,更应该严格监控这些工艺。目前,先进的CMP抛光设备,已经不再依赖固定的工艺参数,可以根据实时厚度数据,动态优化工艺。终点检测:目前有多种检测方法,可以实时在线检测,及时判断终点,保证得到所需的晶圆厚度。例如,光学法利用不同膜层反射率的差异,通过光强的变化,及时判断研磨终点,其中NCG-R干涉传感器就属于光学法,它的特点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,无需接触产品,避免造成损伤。摩擦学法通过监测电机电流的变化,实时反馈抛光进度。电涡流法通过金属层厚度变化引起的磁场阻抗变化进行实时监测。

耗料和设备:不同的晶圆材质研磨过程的去除率也是不尽相同的,可以根据不同的晶圆材质开发高度匹配的抛光耗材。另外,抛光设备的控制系统能连续测量晶圆上多个点的薄膜厚度,并每秒数次调整抛光下压力,可以使每片晶圆获得一致的抛光效果。未来,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,芯片制程越来越先进,厚度要求越来越精准,对CMP抛光是不小的挑战!

2025年4月15日 11:05
浏览量:0